再论“谁买走了北京房子”——兼与中原张大伟君商榷

来源: 万信网
大伟君重磅力作《谁买了北京房子?质疑链家数据,嘲笑房地产大数据愚昧族!》似一枚炸弹,再掀地产大数据江湖。地产大数据,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,关乎未来的北京市购房政策调整,关于地产江湖大佬们的明天。意义之重大,关切一切

getimgdata

大伟君重磅力作《谁买了北京房子?质疑链家数据,嘲笑房地产大数据愚昧族!》似一枚炸弹,再掀地产大数据江湖。地产大数据,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,关乎未来的北京市购房政策调整,关于地产江湖大佬们的明天。意义之重大,关切一切。

先来看大伟君提到的三个问题。

大伟君的问题1:2012年北京户籍占比到底是85%还是37%?数据前后不一致的问题:(采集源都来源于链家发布)

地产大哥解读:

85%是5年来的均值,37%是2015年的个值。均值与个值不一致,很正常。大数据既不会萎缩,也不是魔术,学术上讲,叫“非线性生长”,有相关性,无因果关系。

大伟君的问题2:逻辑上为什么没法解释:从链家发布的这组大数据中可以看到,2009年北京占比是37.1%,2010年北京占比是33.99%,2011年北京人占比是41.06%。2012年是37.83%。也就是全国影响最严格的5年限购政策,居然只影响了7个百分点!实际政策时间:2010年4月30日,北京国十条实施细则,从5月开始,家庭只能新购一套房。2011年2月1日,北京限购要求北京户籍可以拥有两套,外地户籍满5年只能购买1套。(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,就是链家的前一次大数据是按照户籍成分计算,最近发布的这一次按照身份证110开头计算?导致出现了很多新北京人被混淆,这就搞笑了)

地产大哥解读:

这个问题非常容易解释,基数不同,2009年之前是刚需盘供应为主,以后是改善供应为主。打个比方,菜市场原来卖大白菜的占到90%,后来卖海鲜的占到90%,供货变了,买家占比没变。

大伟君的问题3:与官方数据天地悬殊的差距:伟哥百度了一个小时,终于查到了一个算是官方的数据,数据来源:(北京工业大学、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(市社会建设办公室)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联合发布《社会建设蓝皮书(2013)》。)文中明确提及:北京对外来人口限购住房以前,商品房的1/3被外来人口购买。限购令实行以后,外来人口买房的比例大大下降,2011年,外省市个人占期房购买者的比例只有10.1%。2011年,外省市个人在北京购房仅有21948套。绝大多数的外来常住人口由于没有能力在北京购房,只能选择租房居住。(参考链接:http://www.nbd.com.cn/articles/2013-07-02/754805.html)伟哥只能说,官方数据与链家数据必然有一家是错的。(当然,链家的解释可能是官方数据是期房,并未提及是二手房,但官方数据中后面一个21948套,却明确是在京所有购房比例。)

地产大哥解读:

问题1和2是占比,问题3是绝对值,不具有可比性。此外,统计口径没有明确,一手和二手差别还是很大。目测,两家数据都没错。

大伟君的问题4:错误的原因,伟哥认为不太可能是主动误导,意义不大。(虽然链家的同一组数据前后差距吓人)那么就是大数据的技术原因了:我们分析一下;首先:链家的规模是不是代表了大数据,链家是北京最大的中介机构,二手房市场成交占比50%以上(伟哥绝对是中立的)。但注意的是,这个成交比例是逐渐提高的,也就是并非一直占比这么多。在2006年占比低于20%。另外,看这个36万套二手房在全北京占比多少?

伟哥查了一下,不完全计算,2006年1月1日来,北京截止2015年10月13日,二手房住宅签约了1192177套,也就是119万套。那么36万套占比也就是30%。叠加新建商品房占比也不足20%。那么这个大数据样本情况,能不能完全代表北京市场?另外还有一种解释是,北京二手房都卖给外地人了?可是同样发布数据的伟业我爱我家等占比均基本吻合链家在2013年发布的数据。呵呵

地产大哥解读:

样本不等于全部,等同于大伟君给北京市政府出了一道考题,大数据工作早抓早主动。

大伟君的问题5:可怕的后果,这篇大数据结论其实只会影响少部分积极拿地的人,不算太可怕,北京肯定是房地产最后的绿洲。但如果明天,同样一个数据源发布另外一组大数据,忽悠一个区域房价会大涨或者大跌?你信不信?最后本文结论:嚯,大数据,你们全家都大数据!

地产大哥解读

明白以下几个问题,后果并不可怕。

1.       数据化,不是数字化;

2.       沟通是数据、方位是数据,世间万物皆是数据;

3.       数据有折旧性,也有废气和毒物,数据重组很重要,可扩展很重要,最重要的是要开放数据;

4.       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,而是全体数据;

5.       大数据不是精准性,而是混杂性,且这是标准路径;

6.       让大数据发生,不要再问因果性,探寻相关性,寻找关联物,这是预测的关键;

7.       数据、技术和思维才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;

文章结论:专家终将消失,以链家和大伟君为代表的数据型公司和数据型科学家将崛起。

备注:图片取自新京报,未经授权。

妈淡,写文章5分钟,排版 10分钟,这个大数据说明什么?值得深思哟。

责任编辑:

相关资讯
写评论